近日,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,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,历经20余年的探索,首次发现五味子衍生物中具有强抗艾滋病毒的活性,由于其活性强、毒性低以及作用机制独特等特点,已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临床前的相关研究,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抗艾滋病药物。 五味子科植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植物类群,全世界约有50种,我国有30余种,其中有13种植物为我国特有种。因此,我国是世界上五味子科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,已发现有21种(包括变种和变型)可供药用。 据悉,此次研究项目的主要科学发现点有两个,一是五味子降三萜的发现和全合成研究;二是一类新型的、潜在抗HIV候选药物的发现。 该项目组对五味子科植物化学成分开展了系统深入的创新性研究,为阐明五味子的生物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;同时,与药理学家密切合作,对所发现化学成分的生物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,初步得出了一些与抗HIV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、有重要学术和应用价值的研究结果,引起了国内外药理学家的高度 中科院孙汉董院士课题组研究五味子科植物已25年,从中分离鉴定了个新化合物,此次发现具有强抗HIV活性的先导化合物——“二苯胺酯”。“二苯胺酯”毒性小,广谱性好,对实验株、临床株都有效。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资助下,目前正在开展临床前的相关研究,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、潜在抗HIV药物。 据孙汉董介绍,该研究对推动和提升我国天然产物研究水平起到了带动作用,推动了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发展;发现了一类新的、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抗HIV药物。该研究成果无论是新化合物发现的数量、原创性和学术水平均居国际领先水平。 由于全球至今尚未研制成功艾滋病病毒疫苗,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是目前防治艾滋病的最主要手段。 分享是一种美德:) 点击右上角将本文分享到朋友圈 |